深化概念 规范前行丨泛血管全程管理学院第十七期圆满召开
泛血管全程管理学院教育栏目是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指导下,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和苏州工业园区心馨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培训项目。作为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的子栏目之一,未来希望通过学术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国泛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泛血管全程管理学院内容将围绕:泛血管医学进展、泛血管疾病管理方案、泛血管病例讨论、泛血管中心建设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

主席致辞
王焱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专家同道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泛血管全程管理学院,旨在广泛传播泛血管医学研究的进展,探讨泛血管领域相关研究和体系建设,探索泛血管的综合诊治和专科诊治的临床路径和协同机制,共同建立泛血管学科防治体系和标准,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的转变。本次会议邀请到多位心血管领域的资深专家,就泛血管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聚焦泛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管理,并结合血脂、糖尿病、卒中等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杨清教授指出,泛血管全程管理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如今,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代谢医学亚专科”新模式,倡导我们关注泛血管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与之相关的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的研究,以促进泛血管疾病的有效预防和精准治疗。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多位专家共聚云端,互相交流学习,共同为泛血管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
宾建平教授:PCSK9家族探秘——探索高危ASCVD患者的优选方案

周红文教授:泛血管下的糖心防治

代成波教授: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脂管理的探索


患者左侧颈动脉造影结果
(左为近期回院复查时,右为第一次住院时)

孙荣艳教授:该病例对于基层医院而言是一个非常有学习价值的典型病例,提示我们:1)具有高血压、吸烟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可能累积到心脏、颈动脉以及腹主动脉等血管的病变;2)在泛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控制血脂是一重要要素,该病例通过降血脂治疗使患者的血管受损得到明显控制,这对于基层医疗人员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3)PCSK9抑制剂不仅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方便性,而且价格不高,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最后感谢各位专家的经验分享,我们基层医生会紧跟专家们的步伐,用心学习,未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陈宇教授:以PCSK9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长效生物制剂的运用使得我们在预防ASCVD及血脂管理方面更为游刃有余,如今相关临床数据及真实世界终点证据已越来越充实。但是此类生物制剂可能存在肝细胞脂质沉积等副作用,其安全性尚需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总之,泛血管疾病的血脂管控值得高度重视,相信未来相关治疗“武器”会越来越多,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临床结局。
李传昶教授:该病例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强化降脂治疗可以阻断甚至逆转某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高危ASCVD患者强化降脂治疗是关键,血脂达标是重要一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一个漫长的生理、病理进程,该病例给我们更重要的一点提示是,临床中要做好患者疾病管理,使患者坚持长期治疗,坚持血脂长期达标。
潘慧超教授:现在是优化降血脂精准治疗时代,不仅要考虑疗效,还要考虑患者近期或远期的临床获益;同时也是泛血管MDT治疗时代,多学科综合管理在泛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意义重大。目前已有多种新型降脂药物上市,用以强化优化降脂策略,最终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获益。
钱钢教授:何教授分享的病例,带来两点启发:1)再次强化泛血管疾病这一概念,让其更加深入人心;2)长期联合强化降脂治疗的良好效果,增加了我们对于这一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提出两个问题:1)阿利西尤单抗是注射药物,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堪忧,何时能够停止用药?2)该患者如果第一次术后坚持调脂治疗,是否有可能避免第二次介入治疗?
宾建平教授:对钱钢教授的问题作一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是阿利西尤单抗应用多久。针对该患者而言,我认为一直将此药物应用下去是必须的。首先,该患者要达到降脂的靶目标值使用阿利西尤单抗治疗是必须的,甚至将血脂降到靶目标值以下也是合适的;其次,该患者若停止使用该降脂药,血脂水平很可能难以达标;最后,若有其他的方法能够实现血脂的靶目标值可以考虑不用此药,否则需要长期应用,而且已有研究证明该药长期使用安全性较好。对于其他绝大部分患者,我认为无特殊情况不应停用此药,除非停药后能够实现血脂的靶目标值。第二个问题是该患者如果前降支和回旋支血管不处理是否可行。我认为可以考虑观察,因为患者无缺血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结合以往的研究,相关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Pan-Vascular Management Center,PVMC)是指建立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和操作流程,通过多学科合作,开展早筛、早诊,将高危人群和ASCVD患者纳入统一筛查路径,围绕泛血管病变,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筛查和全景式评估,计算泛血管衰老指数或健康指数,整合综合性治疗策略和专科转诊流程,重视长期随访,逐步完善覆盖泛血管疾病全周期的科学管理模式和体系,实现降低终点事件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撰稿/医谱学术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