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DN丨李月平教授:解读《科学声明》,助力RDN行稳致远
RDN(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日益得到领域专家广泛认可,RDN疗法成为继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后高血压治疗的第三驾马车得到学界的广泛共识。
为促进RDN疗法的规范应用,传达RDN最新前沿新声,《医谱学术》特创办“对话RDN”学术专栏,聚焦RDN领域前沿进展,围绕RDN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倾听权威专家的独到见解,展望RDN未来蓬勃发展之景。
2024年1月8日,《经皮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中国专家科学声明》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以下简称《科学声明》)正式发表,这对我国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深远意义。“对话RDN”第十一期,我们特邀《科学声明》执笔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月平教授对《科学声明》的重点内容以及我国原创Netrod®-HTN试验结果进行解读,并对RDN高应答人群进行分享。
释疑 · 洞察 · 展望
李月平 教授
基于国内外对于未控制高血压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科学声明》建议需要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以确定RDN降压治疗的利弊。当利大于弊时,RDN可以考虑作为降压治疗的一种方法。
RDN中国专家声音
《科学声明》助力RDN治疗行稳致远
《医谱学术》:2024年1月8日,《科学声明》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正式发表,这对我国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深远意义。作为《科学声明》的主要撰稿专家之一,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下《科学声明》发布的背景?
李月平教授: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断增高,其控制率始终在低位徘徊。高血压的管理面临着降压药物依从性差、药物治疗局限性和难治性高血压等考验。到目前为止,RDN是非药物治疗高血压领域循证证据最多的疗法。无论是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地区,都有多个国家相继推出了RDN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指南共识。RDN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并驾齐驱的第三驾马车,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在中国获批应用于临床。
《科学声明》经过了高血压介入治疗工作委员会核心专家组多位专家为期10个月的撰写、反复多次的审核、研讨及修改,最终定稿,内容涉及RDN治疗高血压的发展历程、RDN临床研究证据、技术平台、推荐人群、临床应用路径等,更适合我国临床实践的观点,并最终在2023年8月份定稿、发布,于2024年1月正式见刊。这部历时一年,凝聚了诸多专家心血的《科学声明》对我国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RDN也由此成为首个治疗器械还未上市,就已经开始进行规范化培训的疗法。
众所周知,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在RDN相关器械获批上市后,其受众人群也非常可观。在器械上市之前就出台相关指导文件,就是为了在相关器械获批上市后,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将RDN疗法规范、安全的应用于有需求的人群,平稳致远的为高血压人群带来获益。
内容实用 专业全面
《科学声明》特点/亮点一览
《医谱学术》:《科学声明》的特点/亮点都有哪些,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下?
李月平教授:《科学声明》主要包含肾交感神经与RDN、RDN治疗技术平台、RDN临床研究证据、RDN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建议、RDN的临床路径等五方面内容。
相比于国外的专家共识/指南,《科学声明》的特点/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RDN治疗的技术平台进行了专门介绍。RDN器械与其他治疗器械区别较大,关于射频消融、超声消融、冷冻消融的研究都有开展。不同的器械,其设计和操作也有所差异,故在具体手术操作过程中仍有诸多需要注意的要点。我们对此进行专章介绍,希望各位专家同道对RDN的器械有所了解,为后续RDN的开展打牢根基。
2)对中国的三项RDN临床研究(Netrod®-HTN 研究、SMART研究、Iberis-HTN研究)结果进行介绍。这三个研究所使用的器械在设计上各有特点,无论是降压的疗效还是安全性,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研究结果。除了既往国外的RDN相关研究,我们还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分享,彰显了中国原创RDN器械的实力。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3)明确了RDN的未知领域和未来研究方向。RDN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新兴疗法,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包括RDN的人群选择、最佳适应证等,仍有待探讨。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阐述,希望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
4)明确了RDN的适用人群。《科学声明》明确指出,RDN主要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未控制高血压、药物不依从或不耐受的高血压人群,对于不适合进行RDN的人群也给出了说明。相信随着后续证据的积累,对适用人群的选择也会更加精准。
基于临床,回归临床
RDN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建议
《科学声明》中对于RDN适应的推荐主要是以下三类人群:
(1)难治性高血压;
(2)使用2种及2种以上降压药物规范治疗1个月后,血压仍未控制[诊室血压≥150/90mmHg和24h动态收缩压(ASBP)≥135mmHg];
(3)对治疗依从性差或不耐受多个种类降压药物,从而导致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科学声明》对RDN适应人群的推荐,主要基于目前的随机、假手术对照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的证据。
RDN最初应用在临床主要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应用的证据也最多。这些患者在应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后,血压仍不能控制。 对这部分患者而言,RDN与药物治疗一样,是一种降压治疗选择。第二代RDN研究关注到RDN在未控制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近期公布的中国3项RDN临床研究入选的也是在服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仍在1-2级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同样显示出良好的降压效果。
基于国内外对于未控制高血压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科学声明》建议需要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以确定RDN降压治疗的利弊。当利大于弊时,RDN可以考虑作为降压治疗的一种方法。
此外,虽然第三类人群,即对治疗依从性差或者不耐受多种降压药物的患者,并没有相关临床研究证实,但这部分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客观存在,且比例不低。对于这部分患者,在患者与医生共同决策过程中表达倾向接受RDN治疗,且医生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估后,充分沟通告知RDN目前的局限性、风险以及获益后,RDN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一种,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相关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对于不推荐人群中eGFR<45mL/min/1.73m2的限定,主要也是基于目前的临床研究基本排除了这些患者,其获益尚不清楚。事实上,这部分患者不一定是禁忌证,以后随着证据的积累,RDN也可能成为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的选择之一。
设计独特 卓越降压
Netrod®-HTN研究助力血压达标
《医谱学术》:安贞医院作为主要研究者发起的中国原创RDN研究Netrod®-HTN RDN试验结果在2023年于EuroPCR大会上重磅发布,作为该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请您为我们简要解读数据结果。
李月平教授:Netrod®-HTN研究采用了魅丽纬叶独创的网篮状六电极消融系统,对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数据呈现以下特点:
强效降压
研究达到了所有的有效性终点,6个月RDN组诊室收缩压(SBP)下降25.2mmHg,而对照组为6.2mmHg,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24小时ABPM,RDN组的平均SBP的降低幅度也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2.4±12.4 vs -3.7±12.5mmHg,p<0.0001)。无论是24小时血压,还是诊室血压,都呈现出一致性下降。
高达标率
术后6个月诊室SBP达标率RDN组64.7%,对照组7.7%,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高应答率
血压降低5mmHg以上应答率达到93.4%,10mmHg以上应答率达到89%,相比于同类研究,整体应答率更高。
安全性良好
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分析Netrod®-HTN研究数据如此亮眼,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产品设计独特
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采用独特的三维可控扩张网篮+独立六电极六通道+四象限全面消融。网篮撑开时可覆盖肾动脉的所有象限,在横截面上实现四象限消融。在纵截面上看,六个电极分布于不同平面,可形成连续的螺旋状能量场。而且器械操作相对简单,对术者以及血管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助于不同医疗中心消融的同质化。
试验设计独特
试验采用标准的两药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氢氯噻嗪),对于药物的依从性也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两组患者均达到90%的药物依从性,从而减少药物对于RDN器械降压效果的影响。
选择合适人群
在选择受试者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交感神经兴奋性这一因素,入组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基线心率相对较快、血压相对较高,而且亚洲人群本身对RDN的应答情况也相对更好。
不断探索 日益精进
RDN疗法将在临床应用中探寻最佳适用人群
《医谱学术》:RDN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持久性和安全性已被多项研究反复证实,但是在接受RDN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大约有30%对治疗反应不佳或者无反应。那么在您看来,应该如何选择RDN高应答人群?
李月平教授:除了上述《科学声明》对于RDN的三类主要推荐人群以外,另有一些研究显示,肾素水平增高,基线心率较高,收缩压、舒张压同时增高(脉压差相对较小),血管弹性较好的患者,通常对RDN的应答更好,但总体而言,RDN的高应答人群仍无定论。
Netrod®-HTN研究的高应答率也给了我们一定的提示,比如年轻、基础心率偏快、基线血压高、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也是RDN潜在的适用人群。希望RDN相关器械能顺利上市,RDN疗法能早日应用于临床,通过上市后研究,寻找RDN最佳的适用人群和最佳的适应证。
结 语
RDN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多个RCT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研究证实,而《科学声明》的发布,将助力RDN的规范应用,也提示我们,RDN应用于临床,已是万事俱备,蓄势待发。未来,RDN将在高血压领域创造怎样的精彩,让我们共同期待!
*文中涉及器械/技术: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包括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和射频消融发生器,该产品尚未在中国境内上市。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