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健教授:盘点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

浏览量:4442

十余年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在专家与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技术创新和器械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逐渐赶上甚至超越国际水平。同时,中国经验与智慧也不断走向世界,获到全球的认可和肯定,共同谱写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新篇章。在近期召开的2023心血管健康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从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介入治疗四个方面详细盘点了中国进展,展现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并展望未来,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TAVR中国进展

 

自从2010年国内首例TAVR手术成功完成,我国TAVR的探索和发展之路正式启航。在近13年的发展旅程中,TAVR技术和器械均取得了优异成果。从国内开展TAVR手术量方面来看,十多年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3万例。同时TAVR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落地,现已增加到500多家。

 

1.国产器械:全面进入第二代产品时代,三代产品待上市

 

在器械研发方面,国产器械持续创新,产品设计和材料创新等多方面不断精进,近年来推出约20多种新器械,其中多个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图1 中国TAVR人工瓣膜更新迭代

 

Venus A-valve

 

VenusA-Valve于2017年4月25日获得NMPA批准上市,是中国国内首个上市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THV)产品。该瓣膜的设计加强了径向支撑力,尤其适用于中国常见的二叶式主动脉瓣及瓣膜严重钙化病变。VenusA-Valve瓣膜7年随访结果显示,仅1位患者发生瓣膜衰退,仅13.5%的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事件。充分证实VenusA-Valve瓣膜具有良好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使患者持续受益。

 

图2 VenusA-Valve瓣膜7年随访部分结果

 

如今,Venus A系列产品已进阶到第二代Venus A Plus,据统计,Venus A和Venus A Plus已经在中国完成超过15000例临床植入,而且已在国外20多个国家上市销售。第三代产品Venus PowerX尚处于上市前临床试验阶段。Venus PowerX采用自膨式干瓣设计,可直接常温保存,不含醛残留;并采用线控技术,在瓣膜完全被释放后仍可进行回收;瓣膜材料使用抗钙化处理,增加了其耐久性。

 

Microport-Vitaflow

 

我国自主研发的Vitaflow瓣膜是一种桶腰设计的电动可回收瓣膜产品,特别加入超大网孔设计,降低了阻挡冠脉的可能性。此款瓣膜上市前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率仅为8.2%,全因死亡率仅为18.2%。证实Vitaflow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图3 Vitaflow瓣膜5年随访结果

 

VitaFlow产品于2019年获得国家药监局审批在中国上市,2021年第二代产品VitaFlow Liberty获批上市。到目前为止,VitaFlow和ViaFlow Liberty在中国500多个医疗中心完成了8500多例临床植入。

 

第三代产品ViaFlow III可回收可控弯输送系统现正在FIM临床研究阶段,截至2023年10月已完成6例临床应用。

 

TaurusOne

 

TaurusOn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以及其第二代产品TaurusElite均于2021年在国内获批上市,产品采用强径向支撑力与输送系统的柔顺性平衡设计,特别适合国内二叶瓣畸形以及钙化程度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第三代产品TaurusNXT采用非醛交联干瓣设计,输送系统增加了可调弯功能,使得瓣膜释放时同轴性更佳,目前处于注册性临床试验阶段。

 

2.进口器械中国植入量持续增多

 

TAVR领域国内引入了两款进口器械,即EVOLUT PRO和SAPIEN 3 Valve。EVOLUT PRO在2021年12月获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2023年4月获批延长低风险适应证,目前在全国25个省100多家中心完成超过500例植入。SAPIEN 3 Valve于2020年6月获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截至目前,已在全国90多个中心完成了1000多例植入,前1000例手术成功率高达98.3%。

 

3.国产器械发展聚焦三个方向

 

总结国内在研产品的设计特点与优势,未来TAVR创新瓣膜产品发展主要聚焦在三个方向,分别为短瓣架设计、干瓣等新材料预装设计和针对AR瓣膜设计。

 

图4  TAVR创新瓣膜产品的发展方向

 

▶ 短瓣架设计

 

TAVR适应证正逐渐向低龄、低危人群拓展,短瓣架设计的瓣膜在耐久性和冠脉再介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正好满足年轻患者的需求。国内相关代表产品较多,包括ScienCrown、Prizvalve、Renatous、MuguetA valve、Torr valve、Silara等。

 

ScienCrown

 

此瓣膜系统为自膨式短瓣架,还采用100%完全可回收设计和脱钩技术,在保证良好的通过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定性。ScienCrown确证性试验在全国18家临床试验中心开展,共纳入126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且不适合接受常规外科手术置换瓣膜的患者,2023年9月试验的12个月随访基本完成,至115例,即刻器械成功率为98.43%,手术成功率为99.2%,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仅为5.5%。

 

Prizvalve

 

Prizvalve为首款国内独创球扩瓣主动脉瓣膜,具备短瓣架、高径向支撑力以及精准定位精准释放的设计特点。此款产品已经完成临床试验。

 

Renatous

 

Renatous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批球扩式瓣膜系统之一,其生物瓣膜由一个可扩张、不透射线的钴铬合金作为生物瓣支架,三片牛心包瓣叶和高分子织物裙组成。牛心包瓣和改良羟基铬抗钙化处理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耐久性,而二次扩张的支架设计有利于再次手术行瓣中瓣治疗。此外,输送系统包括长款双调弯和短款单调弯,可同时兼容经股动脉和经心尖入路。目前已在14个中心完成160例患者的临床试验。

 

MuguetA valve

 

MuguetA瓣膜为钴铬合金支架,呈牛心包瓣叶形状,内外裙边均为聚酯材质。MuguetA瓣膜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上市前注册临床研究在全国23家中心开展,样本量为145例,目前该试验已经完成。

 

Torr valve

 

Torr valve为球囊扩张式THV,具有创新的防钙化技术,短瓣架、大孔径设计,带PET裙边,及可180°转向的输送系统。此产品的上市前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Silara

 

Silara 瓣膜采用独特的非金属设计,瓣架高度20mm,采用可充盈和回缩的支撑结构以及上下两个环形结构,能够精确定位、有效固定瓣膜并最大程度减少瓣周漏或移位,释放过程中无需快速起搏,而且在完全释放之前还可进行完全的重新定位和回收操作。此款产品还处于上市前临床试验阶段。

 

▶干瓣等新材料预装设计

 

Venus Vitae

 

Venus Vitae为球囊扩张式瓣膜系统,采用线锁专利技术,可保证瓣膜在球囊导管上不移位;采用预装载干瓣设计,可直接常温保存,减少醛残留;同时还采用抗钙化处理,增加瓣膜耐久性。此产品在国内目前处于FIM 临床试验阶段。2023年10月吴永健教授完成Venus Vitae瓣膜的first in human植入。

 

ProStyle

 

ProStyle瓣膜是中国第一款预装干瓣膜系统,采用减薄牛心包瓣叶,优异的防钙化技术,以及16F无护套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多次回收。ProStyle临床试验在国内11个中心开展,纳入120例患者,现已完成随访。

 

TRISKELE®

 

TRISKELE®是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植入后理论寿命长达20-25年,非常适合低龄低危患者。

 

▶针对AR设计

 

Transapical J-valve

 

J-Valve经心尖介入心脏瓣膜置换系统于2017年获NMPA批准上市,是目前唯一获批可同时用于治疗严重AS和AR的国产器械。自上市以来,已在180多家中心完成超过1600例植入,随访5年时全因死亡率为15.37%。Transapical J-valve上市后不久,Transfemoral J-valve的研发相继开展,2023年6月已经在12家中心完成了127例临床试验。此项技术我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循证证据最充分。

 

Transapical KenValve

 

KenValve瓣膜采用独特的定位键与瓣膜一体化设计,可提供额外锚定力;此外,采用全球领先的JeniGal防钙化技术,可确保长期耐久性。该款瓣膜注册申请于2023年10月获NMPA正式受理。

 

HanchorValve

 

HanchorValve为具有锚定结构的球囊扩张式TAVR系统,主要适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治疗,采用股动脉入路。HanchorValve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在10家中心开展,样本量为128例。

 

Xcor Valve

 

Xcor Valve是基于世界独创的“结构贴合”的理念研发而成一款自膨式TAVR瓣膜,具有全新释放方式,从支架流出端开始释放,通过创新支撑臂结构实现双锚定,保证植入瓣膜的稳定性。目前该款瓣膜已完成11家中心130例FIM研究,器械成功率达100%,随访期间VIV为0%,起搏器植入率<1%。

 

TaurusTrio

 

TaurusTrio™是一款治疗严重症状性AR的经股TAVR系统,采用自膨式镍钛合金瓣架,环上瓣及流出端超大网孔设计,有利于长期血液动力学和未来PCI治疗,3种瓣膜尺寸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而且,该系统专有的定位技术可确保瓣膜与原生瓣叶实现对合缘对齐;瓣膜设计24个高密度网孔,可提供环形顺应性和密封性。该产品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4.与时俱进,TAVR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中国在TAVR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对于二叶主动脉瓣狭窄、术后抗血栓形成等多方面提出了问题和解决方案,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和肯定。在今年召开的TVT、TCT等多个国际会议上,国内的多位专家被邀请进行演讲,向世界展示中国成绩,分享中国经验。这些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全球的瓣膜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5.人工智能助力TAVR发展

 

TAVR手术术前评估是人工瓣膜选型及手术策略制定的关键决策依据。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术前影像学评估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吴永健教授团队在此领域开人工智能赋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之先河,率先提出瓣环上结构多平面测量方法,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TAVR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相关文章已在柳叶刀发表。未来,吴教授团队将持续深挖人工智能赋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技术潜力,探索多平面测量、人工瓣膜选型、外周血管入路评估等亟待解决问题的智能化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启动前瞻性、国际化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

 

 

二尖瓣介入治疗中国进展

 

近年来,二尖瓣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经导管二尖瓣置换/修复、瓣中瓣、环中瓣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相关器械的研发创新也在不断推进,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TEER领域,一款产品(ValveClamp经心尖TEER装置)已在2023年获NMPA批准上市,多款产品处于注册申请临床研究阶段,如ValveClasp、DragonFly、NovoClasp、GeminiOne、Kyrin、Kokaclip、Neonova、Valveclip-M、MitralStitch等。

 

在TMVR领域,也涌现出多款创新产品,HighLife、Cardiovalve、4C AltaValve、MitraFix、Mithos等已进入上市注册申请临床试验阶段。

 

 

三尖瓣介入治疗中国进展

 

中国在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领域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相关治疗器械目前大多数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LuX-Valve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已更新到第二代LuX-Valve Plus,它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改进了输送系统的设计和工艺,将手术入路改为经右颈内静脉,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微创化和外周化。其确证性临床试验已经完成,120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3%,提示其良好的临床效果。

 

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系统是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模仿经典外科瓣膜成形术的原理,针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问题设计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该系统设计的核心是将扩大的三尖瓣环进行折叠和环缩,以减少瓣环的周长,从而增加瓣叶的对合缘,以改善三尖瓣的反流状况。目前其临床试验已经完成,随访结果显示,77.5%的患者TR降至中度及以下,85.0%的患者TR严重性下降至少2个等级,提示K-Clip应用于重度TR具有良好有效性。

 

 

肺动脉瓣介入治疗中国进展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是一种创新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以替代传统的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手术。中国自主研发的相关产品Venus P-Valve已经获得NMPA的批准上市,成为中国市场首个获批上市的TPVR产品,适用于严重肺动脉瓣反流(≥3+)的有自体右心室流出道的先心病术后患者。自2013年首例临床手术以来,Venus P-Valve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用于人道主义救助,临床使用近600例,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遍及30多个国家及地区。TPVR手术方式为先心病术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肺动脉瓣严重反流的患者。由于其创新性和有效性,Venus P-Valve已成为TPVR领域的领先产品之一。

 

图5  Venus P-Valve系统全球应用情况

 

总结

 

我国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近年来得以全速发展,相关研发正呈现出持续创新、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种具有独特特点与优势的原研产品不断涌出,不仅展现出中国医疗器械研发团队的高水平创造力和活力,也为全球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创新,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不断探索,并且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瓣膜病的治疗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专家简介 

吴永健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
  •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世界中联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美国心脏病学会Fellow (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 (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年度科学会议Fellow (FSCAI),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英国 《HEART》 杂志等编委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查看微信原文
关注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3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