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 2024 | 出血性MI生物标志物可预测HF和猝死风险

浏览量:1689

2024年3月9日-12日,美国心血管研究技术会议(CRT 2024)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出血性心肌梗死(MI)可以通过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诊断,该标志物可以预测心力衰竭(HF)和猝死等急性后果的不良风险。

 

研究方法

 

在对接受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n=201)进行的一项前瞻性试验中,开发了一种基于肌钙蛋白的检测方法,并针对T2*心血管磁共振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出血性 MI的血液标志物。

 

基于该检测方法,在多中心队列的6180例再灌注STEMI患者中来预测主要急性结局(死亡率、再入院率和急性心力衰竭)。

 

将患者根据心肌出血(MH) 状态分为两组,发现组回顾性确定肌钙蛋白阈值,并结合心脏MRI结果检测心肌内出血患者;验证组进行前瞻性试验,经心脏MRI来证实阈值的可重复性。

 

采用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出血性心肌梗死(MIRON-TROP)得出的每小时肌钙蛋白阈值,对单一卫生系统中7家医院的再灌注STEMI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出血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随后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其中154例患者组成了发现组来预测主要急性结局(死亡率、再入院、急性心力衰竭)。

 

在患者到达医院时(0小时)检测肌钙蛋白,之后在再灌注后每小时检测一次,直至12小时,然后在16、20、24和48小时时检测。PCI术后3天行心脏MRI检查。

 

验证组纳入了53例患者,采样时间点与发现组相同。

 

根据阈值将患者分为出血性与非出血性组,并进行心脏MRI检查。

 

然后将结果进行匹配,以评估基于肌钙蛋白和基于MRI诊断的出血性MI的一致性。

 

根据MIRON-TROP确定的每小时阈值,研究小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出血性STEMI和非出血性STEMI。然后,根据出血与非出血状态检查结果,并调整其他协变量。主要结局为死亡率(住院期间/30天)和再住院率。

 

研究结果

 

基于肌钙蛋白的生物标志物(cut off值:111ng/ml)诊断出血性M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均>0.8。

 

肌钙蛋白峰值浓度与MH量相关(R2=0.89,p<0.001)。

 

检测出1323例出血性MI患者,其急性结局显示,院内死亡率和30天死亡率增加。

 

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了30天再入院率(调整OR:1.5;95% CI:1.2-1.9;AUC=0.65)和30天急性HF(调整OR:2.6;95% CI:1.7-4.1;AUC=0.75;p<0.0001)。

 

研究结论

 

再灌注治疗后的肌钙蛋白水平可以补充或提供心脏MRI的高度可靠的替代方案,用于诊断出血性MI。这一生物标志物未来有望用于临床,以减轻MH并改善STEMI后的生存率。

 

“PCI后的肌钙蛋白水平可以使没有MRI的医疗中心能够在PCI后很快诊断出出血性MI,”该研究的首席临床研究员兼助理研究教授Keyur Vora博士说道。

 

原文链接:

https://www.crtonline.org/news-detail/new-newsrelease-1239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