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DN丨廉哲勋教授:RDN大幕将启,规范化培训与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RDN(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日益得到领域专家广泛认可,RDN疗法成为继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后高血压治疗的第三驾马车得到学界的广泛共识。
为促进RDN疗法的规范应用,传达RDN最新前沿新声,《医谱学术》特创办“对话RDN”学术专栏,聚焦RDN领域前沿进展,围绕RDN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倾听权威专家的独到见解,展望RDN未来蓬勃发展之景。
“对话RDN”第十二期,我们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廉哲勋教授对RDN的意义、RDN培训与体系建设、RDN全流程管理要点进行分享。
释疑 · 洞察 · 展望
廉哲勋 教授
RDN革新了高血压的治疗方式,丰富了高血压的管理手段,无论是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还是对高血压学科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规范高血压临床管理
RDN带来新希望
《医谱学术》:山东省高血压治疗现状的分析显示,高血压的控制率和达标率均较低,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RDN应用于临床是否会改善高血压治疗的现状?
廉哲勋教授:事实上,不仅是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都在逐年上升,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此外,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也较低。我们此前在社区或农村地区进行义诊时会发现,很多高血压人群并不知晓自身患有高血压。而已经知晓自身高血压病情的患者,其治疗不规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距离血压达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对其依从性是一大考验。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无法做到长期服药,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另有许多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多种降压药物,但其血压仍未达标。针对上述人群,RDN可发挥很好的作用。RDN有助于改善当前控制率和达标率低的现状,对高血压的管理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RDN临床应用在即
规范化培训与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医谱学术》:RDN作为“高血压治疗的第三驾马车”即将应用于临床。然而,当前部分医务人员对RDN的认识有限,您认为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廉哲勋教授:开展RDN治疗的中心应该同时具有高水平的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中心、高水平的介入性血管治疗中心。开展RDN介入诊疗术的医师应具备良好的心脏导管或外周导管操作能力;独立处理各种并发症的能力;并在进行严格的培训(模拟器+实践操作)后开展RDN手术。
为深化医务人员对RDN的认识,临床应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RDN的作用机制、临床获益、操作要点、围术期管理、术后随访。唯有系统化的管理才能帮助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和规范应用RDN。
此外,开展RDN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参与RDN的全程管理,包括病例选择、术前评估、手术计划制定、围术期管理、康复指导和术后随访等。必要时与肾科、血管外科和麻醉科医师组成多学科团队,协商决策。
《医谱学术》:RDN不仅是一种术式,也是一种治疗方式,您认为在RDN即将应用于临床的前夕,在当前高血压治疗体系下,RDN如何建立自己的标准流程?
廉哲勋教授:RDN在应用于临床之前,一定要制定标准的流程。对于血压未得到控制的患者,应用标准的测量方法确定血压水平,如血压符合以下情况,可以考虑RDN治疗:
(1)难治性高血压;
(2)使用2种及2种以上降压药物规范治疗1个月后,血压仍未控制[诊室血压> 150/90 mmHg和24h动态收缩压(ASBP)≥135 mmHg];
(3)对降压治疗依从性差或不耐受多个种类降压药物,从而导致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
然后要筛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完善相关检查,并与患者充分沟通。最后要进行规范的RDN围术期管理及手术操作、一体化的随访管理。随访要点包括:
(1)评估肾动脉结构:术后3、6个月,以后每年行肾动脉超声CT或MRI检查;
(2)评估肾功能:出院前、术后1~2周及术后3~6个月;
(3)评估血压:每月复查诊室血压;术后1年内1、3、6、12 个月复查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后半年复查 ABPM。
高血压介入治疗大幕将启
RDN全程管理要点一览
《医谱学术》:RDN技术正式掀开了高血压介入治疗时代的大幕,也即将推动全球高血压防控工作迈入全新阶段。为保证RDN疗法高质量实施,您认为术前评估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患者需要接受哪些术前准备?对于平衡手术安全性与患者成本,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廉哲勋教授:在决定进行RDN手术前,应进行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测量,确定血压水平,并对继发性高血压进行充分的筛查。术前要通过肾功能检查、肾动脉CT/MRI、肾动脉超声等仔细评估肾动脉解剖结构,明确患者是否适合RDN治疗。
在决定进行RDN手术前,对拟行RDN的患者应先进行有效面谈及沟通,充分告知RDN可能的获益和风险,以及目前的局限性,同时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心理评估后方可实施RDN。
RDN的降压获益可在全人群中体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未控制的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等人群可能更加合适。
《医谱学术》:在RDN手术操作过程中,哪些关键点可以保障充分的神经损毁和术后降压疗效?
廉哲勋教授:为了最大发挥RDN的降压效用,应对肾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做到应消尽消,且做到可靠贴壁,从而形成高质量闭环电场。同时要保证有效的消融温度和足够长的损毁时间,使肾交感神经得到有效且广泛的损毁,从而带来强效的术后血压下降。
延伸阅读
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采用独特的三维可控扩张网篮+独立六电极六通道+全象限消融,可以实现不同直径(3mm-12mm)血管,分支和主干的充分消融,并形成独特的连续能量场,操作过程中设备能及时提供温控式智能反馈及保护,大大提高了消融效率及消融效果,一台手术时间可以控制在平均40分钟左右,手术时间短,消融效率高。
降压硬道理
RDN利国利民,影响深远
《医谱学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群数量庞大,且许多患者经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控制不佳,这不仅对患者自身的健康有影响,也是当前高血压学科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您如何看待RDN对我国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整体学科发展的价值?
廉哲勋教授:首先,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会导致靶器官损伤,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降压是硬道理,RDN的降压疗效已经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其次,持续高血压容易引发心、脑、肾等多器官并发症以及临床MACE事件,RDN在血压持续达标的基础上,可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RDN革新了高血压的治疗方式,丰富了高血压的管理手段,无论是对高血压人群的管理,还是对高血压学科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结 语
高血压介入治疗的时代即将来临,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开展RDN的规范化培训与体系建设。期待RDN为我国高血压治疗注入新活力,推动高血压学科迎来新发展!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