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还是SAVR?中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性价比”抉择

浏览量:3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主动脉瓣狭窄(AS)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常见疾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作为一种微创替代疗法,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然而,TAVR价格昂贵,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相比,其经济价值是否匹配临床获益?河南省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刘煜昊教授、陈同峰博士团队在BMJ Open发表相关研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科学答案。

 

1.研究模型

 

研究基于中国医疗体系视角,采用双阶段决策模型:①决策树模型,模拟术中短期结局;②Markov模型,评估5年内长期成本与疗效。 

 图1. 决策树+Markov联合模型图

 

2.数据来源与关键假设

 

临床事件数据:源于国际多中心PARTNER IA(高风险人群)与 PARTNER IIA(中风险人群)试验,涵盖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心肌梗死(MI)等核心事件的 5 年发生率;

 

成本数据:基于中国本土真实世界数据(2021-2022年某三甲医院111例AS患者,其中65例TAVI、46例SAVR),包括手术费、瓣膜费(TAVI平均$33,675.28 vs SAVR平均$6,667.75)、术后护理、并发症治疗等直接医疗成本,并按中国医疗消费者价格指数(2017-2021年几何均值 2.88%)调整贴现率;

 

效用值: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TAVI患者首年效用值0.80(95% CI 0.73-0.87),SAVR患者0.71(95% CI 0.63-0.79),并发症(如卒中、MI)的效用减值参考已发表研究。

 

3.核心评价指标

 

效果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生命年(LYs);

 

经济指标:增量成本效益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即每增加1个QALY需额外投入的成本;

 

成本效益阈值:采用中国2021年人均GDP的3倍($37,654.50/QALY),符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标准。

 

4.主要结果

 

在中高手术风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

  • TAVR疗效略优于SAVR(中危组QALY增加0.34,高危组QALY增加 0.15); 

  • 但其费用显著更高,分别增加16708美元和18094美元;

图2. TAVR与SAVR成本-效益对比图

 

  • 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分别为49177美元/QALY与122696美元/QALY,均超过中国愿付阈值(3×人均GDP = 37654美元/QALY)。 

图3. TAVR与SAVRICER(cost/QALYs)与WTP散点图

 

换句话说:在现行价格下,TAVR在中国尚不具成本效益。但若瓣膜价格下降超过13.7%,则有望在中危人群中达到成本可接受水平。 

 

5.临床启示

 

1.高价是关键瓶颈

TAVR瓣膜成本占总支出近60%,降低器械价格是改善经济性的关键。 

2.政策介入可行性

国家医保谈判及带量采购若涵盖TAVR瓣膜,可显著提升可负担性。 

3.技术进步前景可期

国产化、瓣膜耐久性等优化提升及并发症的控制将持续改善TAVR的成本-效益比。 

 

结语

 

这项研究首次以中国真实成本数据评估TAVR的经济性,为政策制定和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正如刘煜昊教授所言:“技术突破需要经济可持续支撑,TAVR只有更‘亲民’,才能惠及更多患者。”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瓣膜降价前。自2024年4月1日TAVR器械在河南省纳入医保后,价格平均下降约20%。根据模型推算,瓣膜价格下降超过13.7%时,TAVR在中危人群中可达到成本可接受水平,因此在当前价格体系下,TAVR相较SAVR可能已具备成本效益优势。

 

-END-

 

转自:河南心脏Henan Heart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