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之光丨“光学活检”OCT技术助力ACS诊治

浏览量:2219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成像技术,拥有超高分辨率。相较于传统的冠脉造影、IVUS,可在近似于组织学水平上清晰地观测血管的三层结构,指导进行精准的介入治疗,使得血管内影像学检测整体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2023冰城之光·中国OCT创新俱乐部OCT高阶线上沙龙Crossroads核心课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为我们介绍了OCT的发展历程及临床应用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OCT发展史
OCT:从临床试验到指南推荐规范化应用
从1988年Yock等首次报道在体应用IVUS导管至今,腔内影像学IVUS、OCT等指导的冠脉精准介入诊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与并得到认可。
其中OCT的发展历程如下:
1991年Huang等首次报道体外应用OCT影像
2002年Jang等首次将OCT在体应用于人类的冠状动脉
2008年Teamey等首次实现频域OCT的在体应用
2015年ILUMIENⅡ研究提示OCT与IVUS 指导的PCI效果相同
2016年ILUMIENⅢ研究提示OCT指导组的PCI术后即刻最小支架内面积优于造影指导组且非劣于IVUS指导组
2017年OPINION研究提示OCT指导组PCI后1年内的临床结局非劣于IVUS指导组
2019年ESC/EACTS指南将OCT指导支架植入的推荐等级提升为Ⅱa。
OCT临床应用:目前最新的指南推荐 IIa
目前最新指南OCT应用于优化支架优释放、支架内再狭窄为Ⅱa级推荐。
使用OCT的必要性
ILUMIEN系列研究提示OCT可以改变治疗策略和改善预后
ILUMIEN I 研究显示:术中应用OCT可以改变65%患者的手术策略,术前改变57%患者的治疗策略,影响支架选择的长度和直径;手术前后使用OCT可以降低MI发生率。
ILUMIEN II研究显示:与IVUS相比,OCT同样可以改善支架膨胀,同时拥有更高的分辨率。
ILUMIEN III研究显示:OCT指导的PCI最小支架膨胀率和平均支架膨胀率超过造影指导组。OCT指导组即刻手术成功率不低于IVUS指导组。
ILUMIEN IV研究是针对高临床风险或复杂病变的患者,对比OCT和造影指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他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支持以下观点:
1、OCT指导的PCI能优化即刻支架效果
2、OCT与IVUS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OCT改善治疗策略及预后的证据
OCT优化PCI标准路径
在2020年Euro PCR上公布了LightLab研究:表明遵循MLD MAX标准路径,改变了88%的治疗策略。
LightLab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多阶段、观察性研究,由12家美国的PCI中心,临床工程师支持评估OCT标准治疗流程对术者手术策略和效率的影响。
MLD MAX的6个字母代表了PCI术中的六个关键步骤。其将手术分为两个阶段:
  • 术前OCT:评估斑块性质(Morphology)、确定支架长度和落脚点(Length)、确定支架和球囊的尺寸(Diameter)可以改变术前83%策略制定。
  • 术后OCT:识别和评估严重的夹层(Medial Dissection)、支架贴壁(Apposition)和支架膨胀(expansion)的情况,可以改变术后的评估和优化31%的策略。
OCT显著地改变了PCI中影响支架膨胀的关键决策
经术前OCT,48%的病变评估、22%的病变类型分类、28%的血管预处理策略发生改变,在造影选择下38%的支架直径选择不合适,术后OCT识别和优化了25%的膨胀不良。遵循MLD MAX标准路径,显著地改变了PCI中影响支架膨胀的关键决策。
Yonsei OCT注册研究:
这是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目标是OCT识别支架术后即刻结果并预测临床预后。共纳入1290例进行了支架术后OCT检查的患者。严重贴壁不良(TMV≥7mm³)与主要安全事件相关(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梗、支架内血栓);支架边缘夹层、组织脱垂、血栓、贴壁不良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无关。
OCT在ACS中的应用
1.OCT指导ACS治疗策略,在体揭示ACS的可能发生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最常见的三大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介入治疗是ACS治疗的主要手段,以冠脉造影为指导,但冠脉造影无法精确评估ACS罪犯病变特征,不能制订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光学相干新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辨率可达10~15 mm,OCT成像采用近红外光,可在体识别ACS病因,实现精准诊疗。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团队应用OCT在体观察ACS患者罪犯病变的特点提出了分类标准和处理流程,OCT下ACS发病机制可分为PR、OCT-PE、OCT-CN和其他,如冠状动脉痉挛、夹层。
OCT指导的ACS病变判断和处理流程
2.OCT在识别SCAD中的应用
自发性冠脉夹层(SCAD)在OCT中的表现为由内-中膜的撕裂导致的双腔(真、假腔)或壁内血肿的形成。壁内血肿是指在分离的内膜与外层血管壁之间有相对均质、高反射且强衰减的光学信号。观察性研究证实OCT可在体识别SCAD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否开窗等)。
2020ESC NSTEMI指南中SCAD诊治流程推荐
对于阻塞性狭窄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CAD患者,建议行腔内影像检查明确病理生理机制后行OMT治疗。
3.OCT可精准识别MINOCA的发生机制
MINOCA(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中粥样硬化相关病变占52%,
OCT可识别61%的MINOCA发生机制,其中包括斑块侵蚀、斑块破裂、钙化结节,血管痉挛、自发性动脉夹层。
研究证据
研究1
一项诊断女性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研究,OCT组纳入145例患者,其中明确了67例的病因,高达46%。
心脏磁共振组纳入116例,其中明确了86例的病因,高达74%。
应用OCT+CMR结合,有98例明确病因,占比高达84.5%。
研究2
2022TCT研究有695例纳入了分析,结果显示ACS形态学病因分布有明显差异,其中斑块破裂占59%(n=411),斑块侵蚀占26%(n=178),钙化结节占4%(n=28),其他原因占11%(n=78)。
在1年的随访中,钙化结节组发生MACE事件占比最高(32.1%),其次是斑块破裂组(12.4%)及斑块侵蚀组(6.2%)。
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相比于斑块侵蚀,斑块破裂和钙化结节患者的1年MACE风险显著增高,在校正年龄、性别、是否透析、ACS亚型、LVEF、管腔面积及支架长度后,钙化结节(HR4.52,95%CI 1.54-13.27)患者的1年MACE风险仍然显著高于斑块侵蚀组患者。
小结
1.围绕OCT临床各领域相关的应用研究推进,OCT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流程越来越规范化:
OCT可以指导优化PCI全程治疗策略
 Light Lab研究提出“MLD MAX”标准化OCT指导流程;基于OCT识别病因机制的“无植入”治疗模式,为ACS 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2.OCT凭借其极高的分辨率,可明确诊断ACS发病机制。

 

专家简介


候静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教育部心肌缺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及血栓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心脏学会副会长;FACC,FSCAI等。

科室主页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