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VALVES 2025 | 潘文志教授:“以标准为基,以数据为翼”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建设的体系化探索
2025年10月17日-19日,亚洲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Hong Kong Valves 2025在中国香港成功举办。作为开幕式首位讲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潘文志教授向与会专家系统介绍了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的建设历程与阶段成果。该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在应对心脏瓣膜病这一公共卫生挑战时,如何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构建起一个高质量、广覆盖的现代化诊疗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瓣膜中心模式”。

潘文志教授
中国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9亿,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随之而来的是,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急剧攀升,已成为我国瓣膜病的首要病因。统计报告预测显示,到2025年,仅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数量就将接近490万。庞大的患者基数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代表的微创介入技术发展迅猛,然而我国的TAVR手术量和开展中心数量相对较少,技术发展相对缓慢。面对患者基数庞大与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标准化的瓣膜病介入中心网络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
2019年,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应时而生。中心的核心建设目标涵盖四个层面:①提高中国心脏瓣膜病的整体诊疗水平;②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③开展标准化培训以缩短术者的技术学习曲线;④提高中国在瓣膜病领域的科研水平与国际地位。
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中心建立了一套严谨的申报与认证体系。医院可申请成为“建设单位”或“认证单位”,分别需在三年内完成≥30例与≥150例TAVR手术,并将所有病例完整上报至国家经导管瓣膜治疗数据库(NTCVR)。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国注册单位已达466家,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其中126家为建设单位、46家通过认证,并已成立12个省级瓣膜中心。自2023年起全国陆续成立省级联盟,形成自上而下、区域联动的瓣膜病防治网络,推动介入技术规范发展。
如果说覆盖全国的中心网络是“骨架”,那么NTCVR数据库便是驱动其顺利运转的“心脏”。自2021年4月上线以来,数据库借鉴STS/ACC TVT Registry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开发出符合国情的病例报告表(CRF),从1.0迭代至2.0版本,各项功能也愈加完善。截至2025年10月9日,数据库已收录234家中心超过32,128例手术数据,其中主动脉瓣病例29,790例。为提升填报效率,平台特别推出“医院端小程序”,医生可随时完成病例上报。应用小程序后,数据及时性从2021年的22.13%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74.53%,术后1个月随访率稳定保持在80%左右,体现出卓越的质控能力。

报告的最后,潘文志教授以一句铿锵有力的话总结——系统、规范、标准培训,全面推动瓣膜中心高质量发展。这是总结,更是宣言。从顶层设计到区域协作,从标准建设到数据赋能,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以科学路径和坚实行动,为数百万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医疗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而此次在Hong Kong Valves 2025舞台上的精彩分享,正是这一“中国方案”走向世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生动注脚。它不仅展示了内地体系化建设的成果,也开启了与香港顶尖医疗体系深度交流的新篇章。未来,内地在大数据与规模化实践上的优势,将与香港在精细化管理和国际视野上的经验深度融合,在临床科研与人才培养上协同发展,共同造福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广大的亚洲患者群体,让这份“中国方案”在交流与合作中持续演进、焕发新生。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