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心声”第21~25期精彩集锦丨全面剖析线粒体肌病、暴发性心肌炎、桥粒蛋白心肌病及主动脉窦瘤破裂等疾病!

浏览量:3026

一年勤耕不辍,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倾力打造的"北三心声"大查房栏目已成功推出25期精品内容,累计观看量超230万人次,众多心血管领域精英、同仁在此互学互鉴,互惠互通,携手绘制出中国心血管疑难病例诊疗蓝本。

 

本期"北三心声"大查房栏目将带领大家回顾第21~25期精彩集锦。数十位多学科专家通过抽丝剥茧与深入剖析,重点探讨了线粒体肌病、暴发性心肌炎、桥粒蛋白心肌病、肺癌患者心力衰竭、主动脉窦瘤破裂等疾病的诊治,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更拓宽了临床医师对疑难罕见疾病的认知与诊疗视野,为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扫码观看回放

 

1

   “北三心声”第21期丨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加重,罕见病不罕见——诊断过程揭秘!

病例1:患者女性,37岁,因“间断胸闷、气短2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乏力8天”入院。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在病因学方面,患者存在多系统受累表现(糖尿病、神经性耳聋、甲状腺毒症);辅助检查显示乳酸升高、肌酸激酶升高、NT-proBNP显著升高、心肌肥厚、ST-T改变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提示可能存在系统性病因所致的心脏改变。为明确病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逐一排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淀粉样变心肌病和Fabry病等常见系统性疾病;鉴于患者合并糖尿病及代谢异常,考虑线粒体肌病可能,最终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MT-TLI基因变异(chr:3243*,A>G),明确诊断

 

病例2:患者为37岁男性,主诉呼吸困难半年,再发6天。既往史方面,患者于20余年前诊断为“1型糖尿病”,半年前发现高血压但未治疗;婴儿期即存在喂养困难及发育迟缓,8岁时出现智力障碍,30岁后智力进一步倒退;同时伴有视力障碍、高度近视及可疑听力障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明显增大、左心室肥厚,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至28%,并见少-中量心包积液伴纤维素渗出。

 

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全心衰,HFrEF)、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型糖尿病、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在病因学分析中,鉴于患者存在多系统受累表现,对多种系统性疾病进行了逐一排查,包括线粒体肌病、Danon病、糖原贮积症、法布雷病及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等。最终,结合患者多次CK-MB升高,以及在无常见诱因(如低血压、低灌注、低氧等)情况下仍出现乳酸升高等特殊表现,病因锁定线粒体肌病

 

接下来,两例线粒体肌病患者是如何治疗的,临床遇见此类疾病该如何诊断,戳下方链接,从诊断到治疗,详解线粒体肌病诊治思路!

 

“北三心声”|第21期: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加重,罕见病不罕见——诊断过程揭秘!

 

2

   “北三心声”第22期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多措治疗”后心功能仍未恢复,下一步诊治何去何从?

患者中年女性,2025年6月27日无诱因持续性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虽有间断回落但仍反复。6月29日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泻、水样便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仍有发热。6月30日于发热门诊检查发现TnT、CKMB、CK、NT-proBNP均显著升高,转诊至急诊科。完善血气分析显示血乳酸2.07mmol/L,心电图可见广泛导联ST段抬高,超声提示左室各壁中段至心尖部运动减低,LVEF 48%,在急诊接受ECMO循环支持并进行气管插管后,转入CCU病房。

 

结合患者急性病程,有前驱感染史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同时心电图出现类心肌梗死样表现,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心衰,血乳酸水平轻度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外周灌注不足,综合考虑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

 

患者入院,IABP植入+抗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治疗10天后,但其心功能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病因为何?下一步治疗该何去何从?戳下方链接,跟随北三专家详细解析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

“北三心声”第22期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多措治疗”后心功能仍未恢复,下一步诊治何去何从?

 

3

    “北三心声”第23期丨5年内“反复心肌炎”,桥粒蛋白心肌病是否为致病真凶?诊治过程揭秘!

患者22岁男性,主诉间断胸闷5年,再发3周。患者5年内反复出现心肌炎,核磁提示左室壁存在多发性非缺血性延迟强化,考虑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心肌病或心肌炎可能;心肌活检显示心肌细胞存在灶状肌浆溶解凝聚及空泡变性,闰盘结构异常(如桥粒减少)并伴位置改变,间质呈轻度纤维化,符合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桥粒蛋白心肌病的病理;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存在DSP与RYR2基因变异,DSP基因突变可引起以左室或右室受累为主的心肌病,亦可表现为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表型;RYR2基因突变通常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密切相关,但该例患者并未出现相关的典型临床表现。因此,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考虑桥粒蛋白心肌病,诊断较为明确。

 

接下来,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预防心肌炎再次发作,以及制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戳下方链接,桥粒蛋白心肌病诊治过程揭秘!

“北三心声”第23期丨5年内“反复心肌炎”,桥粒蛋白心肌病是否为致病真凶?诊治过程揭秘!

 

4

    “北三心声”第24期丨81岁肺癌患者心力衰竭,高血压or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谁是元凶?病因与治疗策略揭秘!

患者为81岁男性,因“间断呼吸困难3月,加重1周”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端坐呼吸。既往有30年高血压史及肺癌病史(曾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辅助检查确认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显示射血分数显著降低,B型利钠肽(BNP)水平显著升高。影像学进一步提示整体主动脉显著扩张、左心室扩大及室间隔肥厚。

 

病因分析上,结合患者长达30年的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考虑其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系长期高血压作为始动因素,引发主动脉扩张及左心室肥厚,同时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最终在劳累及出入量控制不佳等诱因作用下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发作。鉴别诊断上,患者虽接受过PD-L1抑制剂治疗,但临床表现不符合典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心肌损伤特征,且该病因难以解释其显著的主动脉扩张及左心室肥厚,因此排除。

 

此外,患者同时存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在此情况下,对于一位81岁合并晚期肺癌的患者,是否应进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从诊断到治疗,戳下方链接,详细解析北三专家诊治思路。

“北三心声”第24期丨81岁肺癌患者心力衰竭,高血压 or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谁是元凶?病因与治疗策略揭秘!

 

5

    “北三心声”第25期丨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室致急性心衰1例:诊治策略与经验分享

患者36岁男性,主诉心悸、乏力4天,咳嗽3天。患者于户外游泳3小时后出现心悸、乏力,活动及平卧位时明显,随后症状持续加重,并陆续出现咳嗽、无法平卧及言语断续等表现。入院查体见端坐位躺不平,双肺湿啰音,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双期杂音。实验室检查提示NT-proBNP升高,结合临床表现,考虑急性心力衰竭。

 

该患者先后接受了3次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右冠状动脉瘘,建议进一步行CTA检查以明确诊断;第二次检查提示为室间隔膜部瘤伴缺损(左向右分流);第三次超声检查于不同切面均观察到右窦区域存在血液涡流,结合超声所显示的囊袋破裂形态、以收缩期为主的双期血流信号、窦瘤破口位置及M型超声分析,并综合患者查体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双期杂音,逐一排除了右冠状动脉瘘及室间隔膜部瘤伴缺损的可能,诊断为主动脉窦破裂(右冠窦破入右心室)。

 

那么针对主动脉窦瘤破裂,早期应该如何尽快识别并及时治疗?北三专家集体分享,体格检查+病史询问是早期识别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关键。戳下文,详解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治思路。

“北三心声”第25期丨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室致急性心衰1例:诊治策略与经验分享

 

诸多精彩病例诊治,尽在“北三心声”大查房栏目,欢迎扫码观看!

 

 

“北三心声”大查房栏目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疑难病例查房"为特色,秉持"回归临床、回归人文、回归基本功"的核心理念和"实时、实战、实践"的栏目宗旨,目前已系统探讨了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并发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Barlow综合征;糖原贮积症;线粒体肌病;暴发性心肌炎;桥粒蛋白心肌病及主动脉窦瘤破裂等在内的25个典型疑难病例

 

每一期病例从选择上就独具特色,从病例汇报、病例总结、病因分析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从下级医生临床困惑的提出到上级医生实时多角度答疑,全方位展示疑难病症诊疗过程的同时,更通过经验交流与思维碰撞,手把手为全国基层医院心血管医师乃至青年医师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北三经验”。

 

未来,北医三院心内科团队将继续保持优良传统,不断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相约“北三心声”,共同探索心血管诊疗的奥秘与精彩。

 

 

扫码观看回放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5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