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心声”第27期丨先天性心脏扩大竟是“假象”?直背综合征诊治过程起底!
2025年11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重磅推出的《北三心声》栏目——第27期精彩再度来袭。本期大查房专家们深入剖析了一例罕见的直背综合征患者,从初诊发现到后续管理,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清晰思路。



病例汇报
1.病例信息
患者32岁男性,主诉间断胸闷2周。
◾ 现病史
患者入院2周前于户外搬运重物(建筑木材)后出现胸闷,伴气短、出汗;无胸痛、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心悸、头晕、黑矇;无尿少、腹胀、食欲不振;无夜间阵发呼吸困难;休息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上述症状于搬运重物后反复出现,自觉体力下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夜间可平卧入睡。1天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心电图提示ST-T改变,以“胸闷待查”收入院。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吸烟史10余年,1~2支/天,社交性饮酒,未戒烟、戒酒。父母健在,否认家族史。已婚未育。
2.入院检查及初步诊断
◾ 体格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可,体温36.2℃,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9/89mmHg,身高188cm,体重95kg,BMI 26.9kg/m2。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扩大,心率7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心脏附加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坦,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肠鸣音正常,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 辅助检查
▲上下滑动查看▲
◾ 初步诊断
1.心脏扩大原因待查
心肌病可能
2.射血分数轻度减低型心力衰竭
3.冠状动脉肌桥
4.高脂血症
3.诊疗经过
▲上下滑动查看▲
5.查房目的
➤直背综合征诊断是否成立?
➤指导进一步诊疗方案
病例总结
1.病例特点
患者32岁男性,急性病程。2周内出现的胸闷跟活动相关。主诉为近2周出现发作性胸闷,与活动相关。心电图示ST段压低,但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传统危险因素,综合胸闷待查。
2.胸闷病因分析
在病因上,首先考虑心源性病因和非心源性病因。(1)心源性病因:考虑了心肌疾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二叶式主动脉瓣等瓣膜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完善心脏超声、冠脉CT等检查,逐一排除上述可能。(2)在非心源性病因方面,重点排查了呼吸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及肌肉骨骼问题,均无异常。
后续完善心脏MR,提示胸廓前后径减小、左心房受压,结合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高度怀疑患者胸闷与直背综合征密切相关。
3.直背综合征
▲上下滑动查看▲
4.超声及核磁分析
▲上下滑动查看▲
学习讨论
1.直背综合征诊断成立
依据指南共识推荐的直背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该例患者胸廓前后径与胸廓横径之比为0.27,T8椎体的中点到连接T4和T12的前边界线的垂直距离为-0.64,同时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直背综合征诊断明确。
此外,患者存在活动耐力显著下降,入院时NT-proBNP升高(1753pg/mL),经利尿剂治疗后显著改善,且心脏磁共振应变(strain)分析结果异常,故应增加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诊断。
2.下一步治疗方案
针对该患者后续治疗,建议:(1)完善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心脏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在应激状态下的变化,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2)评估重点除整体心功能外,还应包括肺动脉与主动脉可能受压的情况。(3)鉴于患者已出现心电图、心功能及心脏形态的异常,且持续压迫可能引发进行性心脏纤维化,加剧心脏重构与心力衰竭,故建议立即组建以骨科为主导的MDT团队,尽快商讨并实施干预治疗。
3.临床启示
在诊断层面,专家强调需警惕早期线索:超声心动图除了关注数值变化,还应综合分析“声窗”,并建立内部研讨机制对异常结果展开充分讨论;心电图需动态监测QRS波群的形态与宽度变化;还应关注遗传背景和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在治疗层面,应组建以骨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审慎决策手术方案并追踪预后。
希望通过经验积累,能成功构建出一套直背综合征的标准化诊断思路和流程,对未来该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end-

图源:视频截图,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