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DN|李玉明教授:RDN开创盐敏感性高血压防治新时代

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日益得到领域专家广泛认可,RDN疗法成为继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后高血压治疗的第三驾马车得到学界的广泛共识。
为促进RDN疗法的规范应用,传达RDN最新前沿新声,《医谱学术》特创办“对话RDN”学术专栏,聚焦RDN领域前沿进展,围绕RDN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倾听权威专家的独到见解,展望RDN未来蓬勃发展之景。
“对话RDN”第十四期,我们特邀天津康汇医院院长李玉明教授对盐敏感性高血压、RDN在盐敏感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优势、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及防控体系的构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分享。
释疑·洞察·展望
李玉明 教授
我国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众多,然而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较为匮乏。RDN凭借其调控肾动脉交感神经活性改善患者异常生理反应、早期介入减轻靶器官损害等优势,为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治疗带来了新曙光。
剖析现状,防治先行
解读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和特点
《医谱学术》:您在盐敏感高血压防治方面经验丰富,并在2023年主持撰写了《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对我国盐敏感高血压的临床防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如何?相比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有何特点?
李玉明教授: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指部分人群(包括高血压患者)在高盐摄入时会出现更显著的血压反应,表现为随着盐摄入量增加,血压显著升高。我国盐摄入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地域差异,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其中,北方地区盐摄入量尤其高,可达13~15 g/d的极高水平。相比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盐摄入标准<5 g和我国<6 g而言,当前我国在盐摄入量防控方面面临较大挑战与压力。因此,从防控高血压的角度来讲,减少盐的摄入应成为我国高血压防治进程中的一项基本措施。
盐敏感性高血压人群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日常饮食口味偏重。
(2)血压水平较其他同年龄段人群更高。
(3)动态血压监测形态时,血压节律发生改变,出现典型的“非勺型”血压和晨峰血压,且心率较快。
(4)24 h尿排钠检测结果显示,钠排出量明显增多。
(5)靶器官损害出现较早,且程度较重。
(6)实验室检查显示,盐敏感性高血压人群往往存在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等病理生理改变。
凭借这些简易的指标,临床上能够初步判断该患者是否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然而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盐负荷实验。
蓄势待发,打破困局
RDN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优势
《医谱学术》:作为高血压管理的新希望,RDN在行业内备受关注。RDN应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有何优势?
李玉明教授:我们都知道,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以上降压药(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至少治疗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监测和/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可称为难治性高血压[1],RDN最大的应用群体便是这部分患者。
此外,还有以下几类人群,在经过充分评估后,也可使用RDN进行治疗,具体包括:(1)对降压药物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高血压患者;(2)不愿意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3)高血压合并明显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房颤、糖尿病的患者。
推荐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使用RDN治疗主要因为:
(1)病理生理层面,盐敏感患者通常存在高度的交感神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等病理生理状况,会致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控制不良,晨峰现象显著。RDN通过调控肾动脉交感神经的活性,能够改善此类异常生理反应,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
(2)靶器官损害方面,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出现较早且较为严重。早期进行RDN有可能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同时对重要脏器的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3)流行病学视角而言,当前我国约60%的高血压患者为盐敏感性高血压,这一群体规模庞大,且治疗的难度较大。鉴于RDN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这部分患者施行针对性的治疗,有希望为众多患者达成更优的血压控制成效,推动其健康状况好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患病人数。
综合防控,构建体系
积极有效管控高血压
《医谱学术》: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治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控制率低、达标率低。您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您看来,我们应当如何对高血压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控制?
李玉明教授:针对控制率低、达标率低的问题,应该从“防治结合”的角度综合管控。除做好科普宣教以外,对患者的管理包括3方面。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应做到低盐、低脂和低热量饮食,同时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睡眠,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药物治疗方面,应提倡患者尽可能使用单片复方制剂,同时需注意,高血压的管控应长期干预,患者需遵医嘱治疗、长期用药和科学管理。非药物治疗方面,若在经过上述手段治疗后,患者高血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此时针对这类难治性高血压,可考虑使用RDN进行介入治疗。
当前,由于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已达2.45亿,防控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构建高血压多级防治体系至关重要。这其中,基层医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督促患者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规范血压测量操作;进行继发性高血压初步筛查和后期转诊干预;定期随访和靶器官损害评估等。
此外,高血压学科建设也尤为重要,其建设要点如下:(1)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要能准确、全面测量血压和评估靶器官损害、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等。(2)中心要具备做继发性高血压筛查试验的条件,如儿茶酚胺测定、神经内分泌功能测定,以及对肾功能、继发性高血压、基因检测等的特殊检查。(3)加强临床多学科协作能力建设,例如:常见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中心应具备相应的监测和治疗能力;若为嗜铬细胞瘤,泌尿外科要具备检查和手术能力。总之,高血压中心应具备多种疾病的干预能力。(4)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组建RDN介入团队,对于常规治疗方法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可在评估后对适合手术的患者进行RDN介入治疗。
结 语
我国盐敏感性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人群数量庞大,但有效治疗手段有限,相信随着介入治疗时代的到来,在以RDN为核心的治疗手段下,必将使该部分患者获益,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血压学科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难治性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撰写工作组.难治性高血压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师杂志.
专家简介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对话RDN丨刘斌教授:肩负职责与使命,推动RDN技术在全国落地
对话RDN丨廉哲勋教授:RDN大幕将启,规范化培训与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